文:刘玭 来源:北美留学生日报
泛滥的“爱心”,可能终成大错
在疯狂的舆论压力中,
这群孤儿可能要回归他们原本窘迫的生活
“圣母”们请别再问“何不食肉糜”
昨天我们头条文章讲的是“美国最穷的州,以及穷人的生活”,很多读者感慨就连美国的穷人都难有翻身的机会。
很多穷人不是就甘于贫困,而是社会很少给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
今天,我们看到一则新闻,竟然和昨天的美国穷人的故事相呼应。
前阵子,在媒体的报道下,一群被武馆收留的大凉山的孤儿走红了壹号娱乐直播网络。他们学习练习格斗,来谋生计的故事让很多人看了之后唏嘘短叹。
然而……
那些走红网络的大凉山“格斗孤儿”要被送回去读书了——貌似又是一个经热心媒体曝光,网友促成的拯救孩子于水火之中的感人故事。
可出人意料的是,他们说:我不回去,送回去我会跑回来的。
而资深媒体人“新闻哥”却评论道:恭喜圣母,你们堵死了“格斗孤儿”唯一的生路!
1
格斗少年不得不回大凉山
8月8日晚,四川九寨沟的一场地震,延迟了恩波格斗俱乐部在阿坝州府马尔康举行的“ABA综合格斗国际挑战赛”。他们即将迎战来自日本、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巴西的选手。
这两天,带着成年队员奔赴400多公里外的九寨沟救援的俱乐部老板恩波,正经历另一场地震:大凉山的孩子要送回去。
(图片来源:南都观察)
而当年,可怜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没人管,给他打了十几个电话,希望恩波能接收的那位副乡长,已经被停职。
这就是结果。
恩波说:“太无聊了,真的。”
这事发酵,是从7月20日。
一段视频在网上流传:两个未成年孩子在铁笼围起的擂台上缠斗,一场比赛下来,伤口见血,击中了大家的视觉神经,让人不适。
之后寥寥的采访中透露出的信息是,孩子14岁,来自凉山,“爸爸死了,妈妈走了”、“家里只有洋芋”……引来大量转发。
这个格斗俱乐部也被推到风口浪尖。成都“格斗孤儿”四个字登上各大媒体头条,仿佛头一回这么关注一个群体。
而这个俱乐部,也被扣上“非法收养”、“利用孤儿谋利”、“剥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人身控制”等帽子,网友要求政府取缔它;
当地政府也被质疑“为什么不管这些孤儿?”“为什么不让他们读书?”
(图片来自西电网)
如今,凉山教育部门要前往成都,安排当地未成年人重返学校,每个月能拿几百块的救助金。
这事尘埃落定。
貌似又是一个经热心媒体曝光,网友促成的拯救孩子于水火之中的感人故事。
可是,相比这些人的欢喜,多数命运强行被改写的格斗少年很难过。
面对来调查的公安机关,采访的媒体,来领孩子的家长和政府机构,有孩子亲口说:“回老家可能像他们(父母)一样吸毒、打工,我不想回去。”
8月8日,大凉山来的,一共有17个。几个孩子的家人承受不住压力,已经接回去了。剩下13名,还在等谈判的结果。
其中,新京报“局面”的作者王志安,采访了撩起背心蒙着脸哭的“格斗少年”小伍。
王志安:“你们是孩子,大人们如果决定了,你们怎么办?”
小伍:“就是把我带走,我回去后找爸爸要钱,买一张车票,再跑回来”。

王志安:“如果这个俱乐部不能再接受你们了,怎么办?”
小伍:“那我就去别的俱乐部练”。
而就在今天,“格斗孤儿”拳馆的老板恩波,说免费招收失学孩子练格斗完全是做慈善,计划春节前再招100个,但是——不会再招大凉山的孩子了。
这些春节和彝族的火把节都没回去过,刻苦训练,生怕被跟不上就被淘汰的孩子,还有那些没来得及加入的孩子,统统被“淘汰”了。
而接受“剥洋葱|人物”采访的少年小勇,曾承认:比在铁笼里倒下、拍垫子(认输)更让他难过的,是他又得回到曾信誓旦旦要走出的家乡。
他的大凉山是什么光景?
2

谁的“圣母心”毁掉部分孩子的冠军梦
这些孩子,大多是四川凉山等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
“大凉山”三个字,上次走进各大媒体的视野,是那篇被称为“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一位凉山的彝族女孩用不到300字的篇幅写下了父母相继死去,自己想念母亲的故事。
这是个例吗?
据中国网报道,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川滇交界,总人口约473万,其中彝族占半数以上。境内6万多平方公里几乎全是山地,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交通闭塞、自然环境恶劣,灾害频繁,下辖17个县市中有13个为国家级贫困县。
据新浪极客报道,彝族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低,文盲、半文盲人数不降反升,反贫困的智力支撑力弱,继续教育和技术教育匮乏。
并且,在四川省历年成为劳务输出大省的背景下,凉山彝族地区外出务工的情况并不多见,劳动技能单一、语言交往能力、民族风俗习惯都成了影响他们务工的重要原因。
贫困、毒品、艾滋病、孤儿等盘根错节的问题没法跳过,这就是大凉山。
(图片来自:财经网)
而新京报“局面”的作者王志安介绍,被“拯救”的格斗少年,几乎也都经历过巨大的不幸:父母或是因吸毒死亡,或是各种原因跑了,多数是“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有人质疑,这些未成年的孩子练格斗,太苦。
对强调孩子未成年的人,恩波说,阿坝州散打队是他跟政府合办。散打是体制内项目,像体操、举重一样,原本就招青少年运动员。
再说,国家体操、游泳等运动队,不是也有未成年选手参加世锦赛、奥运会并载誉而归?
有人质疑,恩波用童工赚钱。
有媒体评论:“衡量这个问题的标准不应该是国家的法律法规,而应该是这些孩子参加比赛是否遵循格斗比赛的竞技标准。
MMA是一种不分门派,壹号娱乐官网不限制参赛选手年龄、体重级别差异以及资格,壹号娱乐赛事而可以进行的竞技对抗项目”。
说练格斗苦,不错。
可是,网上流传了大量大凉山童工的照片,有些一二年级辍学的孩子为了每天20多块钱的饭钱,去小煤窑里当童工,多家媒体都曾有深圳、东莞多次遣返凉山童工回乡的报道。
父母无奈默许他们做童工,这苦不苦?
你没想过,如今有人送他们回去上学,他们为什么宁愿受这份苦也不肯去?
就像此前的常熟童工一样,有人是完全自愿参加工作,不愿回家。当下的这个选择,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但至少不是最坏的选择。
这些大凉山“家里什么都没有”,趁放假给别人放牛一天赚五元,或者父母因贩毒离开,到了俱乐部,有些孩子最大的感受是能吃饱饭,有的还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去动物园,第一次吃西餐。顿顿有牛肉、鸡蛋,还有小伙伴,似乎这里也是一个家。
(图片来自:财经网)
VISTA看天下报道,自20世纪90年代始,毒品和艾滋病就折磨着这个地方。司空见惯的死亡,“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无家可归的孩子,对他们来说,相比吃饱饭活下去,享受教育显然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有人强调,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该接受教育。
据报道,俱乐部老板恩波觉得委屈:一天也没断过这些孩子的文化课。最早在西昌,有学校收这些孩子,他们就每天专车接送。
到了成都,大城市规矩多,很多孩子没有成都户籍,不能入学。恩波就找私人老师上课,一节课三四百。课程包括品德和语文,没有数学。即便是在马尔康集训的周末,这群年龄与民族差异大的孩子,课照样上——这样的培养体系,其实跟一些正规武校大体相似。
况且,坚持“知识改变命运”的人,有没有想过对有些孩子来说,他们更想用格斗改变命运、赢得尊重?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知乎用户“嘴拳道黑带”去看过恩波俱乐部的比赛,他这么说:
恩波请的格斗教练加力,在那里训练过的王赛等,都是国内综合格斗圈的知名人士或选手。
最近比较火的精武门比赛,选手多是藏族孩子(接近20岁),技术很扎实很有特点,具备侵略性、比赛观赏性,更重要的是:很自信。
如果文中所说“凉山孤儿”即是我上面说的孩子们,那么,首先,我并未感到他们被奴役,或是贩卖,或是被控制等等,相反,他们练习格斗,在优秀的教练的指导下所走出的未来,未必就比一般山区儿童差,很可能远远优于当地普通上学儿童。
其次,不要带着刻板形象的思维去套用,例如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不读书等等。要培养一个出色的选手,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并不比一个老师教学生上大学付出的少。
可是,“格斗孤儿”作为主角的声音没人听,成了局外人。他们万万没想到,一群在他们被镜头关注之前毫无接触的人,“古道热肠”之下,替自己做了选择。
可是,这些干预他人人生的人却没办法,也没想过对他们的人生负责。
(图片来自:新财迷)
对这次改变,没人敢保证他们会有更好的未来;
没人敢保证他们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有足够的能力和知识走出大凉山;
没人敢断定,通往UFC的漫长征途被堵死后,他们有更好的出路……
3
“圣母”别再问“何不食肉糜”!
其实,“悲天悯人”,却站着说话不腰疼、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圣母”太多了。
何不食肉糜啊!
大凉山母亲
(图片来源:新浪极客)
大热电影《摔跤吧爸爸》中,女儿被爸爸“强加”梦想,刻苦训练,拼命打败体能、身型都强于她们的男人,最终拿到全国冠军,走出落后的村庄。
有人却说,爸爸不该强加意志,女儿本不用这么辛苦。
可是,他们却不知,在女性识字率只有65.9%的印度,女性想掌控自己的命运做一份能实现价值的工作都不是那么容易。
在默认女性只能被柴米油盐束缚住的社会,女儿的“逃离”无异于给其他女性打开了另一部分天地,更多的女性意识到了“原来我也可以做一些不同的事”。
而在真实故事中,吉塔夺冠后,在印度大约有1000名女性投身于摔跤这项运动。
而日报君前两天推送的文章《残酷真相: 你吃的每一块巧克力,都沾染着非洲童奴的血泪》中,介绍了在非洲,数以百万计的儿童生活在几乎奴隶的状态下,支撑起巧克力产业链的底层。
于是,有人呼吁,儿童太悲惨,我们不要吃巧克力,他们该去上学。
可他们却没想过:对孩子来讲,在学校里学习是永远不会出现在他们童年里的内容。
他们从事高危辛苦的劳作,在身体还未发育完全时吃力地搬运比自己还重的一袋袋可可豆,1000万人要以此为生——相比被饿死,他们只能承受被剥削的痛苦。
而日报君8月7日推送的《非洲孩子举中文牌子火了,你可知道非洲有小女孩1 美元出卖肉体,或被迫去杀人》中,有公司花150 块钱,让赞比亚孩子举牌给自己打广告。
有人说:“不能这么做,这是在消费小朋友。”
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在失学率很高,但日子并不算是非洲最hard 的模式的赞比亚,不用流血流汗,收150 块钱已经算幸运了(当地人均GDP 约1100 美元)。
在非洲另外一些地方,有很多一杯牛奶,一瓶矿泉水都可以买到的" 一美元女孩”。一位十岁那年被民兵强奸后,走上妓女道路的姑娘说:" 我也感到很可悲,但我需要美元。那些民兵武装时而骚扰,无法去农场工作。谁会来养活我?”
呼吁“别做妓女”的“圣母”只会“引人向善”,却不会养活她。
那么,回到凉山的“格斗少年”身上,“圣母”给的是他们想要的吗?他们爱心泛滥,更多是为了秀优越的自尊心,更饱含一种控制欲。
这点在这两天地震逼捐门中,也体现了出来。《战狼2》票房口碑双赢,“圣母”理所当然逼吴京捐款,而他当时已经捐了100万。
(图片来自:秒拍)
真要“支援”、“大爱”,大可自己少说话多办事,没必要通过炮轰他人站在道德高地。
“新闻哥”说:
好跟坏都要放在个体身上才有意义,说“何不食肉糜”的人,是不负责任的指手画脚。
其实,有媒体已经呼吁:旁观者没权利替孩子做出自以为正确的选择!
南都观察的徐博闻也发出呼喊:远离贫困和毒品,不应遣返凉山“格斗孤儿”!
看天下微刊也呼吁:“解救”格斗孤儿?收起你的圣母心,他们有自己的冠军梦
被媒体采访的少年小伍也说:“我就说错那一句话,他们就给放出来。后面说干爹对我们很好,他们都剪了。有些人把干爹说得很坏似的,我好讨厌他们。”
他讨厌的不是现在的生活或者老板恩波,而是讨厌带跑舆论的媒体与不明情况就胡乱“操控”的“圣母”。
芥川龙之介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强盗生前无恶不作,死后堕入地狱。佛心生慈悲,放了根蜘蛛丝给他,强盗爬上去,发现跟自己一样的罪人尾随,为了独占就叫这些人“滚开”,结果蛛丝断裂,他掉下去。
如今,不少沿着稍微牢固的蛛丝往上爬,或者已经爬上去不再受煎熬的“圣母”,自诩抱着佛祖一样“拯救”世人的心思,推波助澜割断了另一根蛛丝。
那蛛丝上,原本挂着有格斗梦的几位少年。
“圣母”从不去想,自己与他们之间,也不过是一根蛛丝的区别。
写在最后编者的话:
其实,“格斗少年”、非洲童工、一美元女孩,这些弱势群体都展示了综合的社会问题。
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应保证未成年的儿童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确保他们能在成年后站在一个最低的起跑线进入社会。这种公平与选择,应该通过社会机制、社会体制达成。
大凉山这些少年离开竞技场该得到妥善的安置,相关部门要综合考虑孤儿、监护人与俱乐部的情况,找出最优解决方案,也该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而对带跑节奏的媒体与“圣母”来说,“强加的自以为是的拯救”,或许是另一种无用的善良,也是不负责任的伤害。
早年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时,恩波提起,自己之前经常看到与格斗少年情况类似的孤儿,在山上、街边游荡,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只会偷窃、打架。
这肯定不是“被送回大凉山”的他们的未来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3条评论
Great value for the price. Will definitely buy again.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
Great value for the price. Will definitely buy again. Exceeded my expectations in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Highly recommend!
性价比很高,用了一段时间没有任何问题,点赞! 性价比很高,用了一段时间没有任何问题,点赞!